大家好,我是肥宅。這一期,我們還是基于上一個案例,在同一個風格下來給大家講一講,我們怎么去做一個PPT的內頁。當然這里的內頁也是比較有局限性,因為案例的內容如此,而我們是基于案例去考慮怎么去做。所以關于內頁的部分,我們會以一種持續性的方式去做一些內容的產出,方便大家去了解或者說去看到各個類型或者各個不同板塊的內頁是怎么去做的。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上一期我們已經對封面做了一個修改,同時也講解了標題的問題,并做了一個標題的調整。
首先要講的一個問題就是內頁的基本底板。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基本地板是怎么做的。構成內頁的基本底板在商務匯報中,通常會包括這么幾個部分:第1個就是基本的背景圖,第2個就是LOGO,第3個就是基本的文字。這些在我們制作的初期就要考慮去怎么設計。
最好解決的就是一個背景的設置,因為我們前面已經有風格了,封面就是我們的風格依據。我們沿用封面的這個背景的淺灰色,加上LOGO放到頁面上來。當然,LOGO設置的距離也是有一定考究的。LOGO距離頂邊的高度,就是它本身的高度。這樣會顯得LOGO離邊界不會太遠,也不會太近,位置上比較取巧。底下的這個封邊則是為了給整個頁面找一個底,讓整個頁面看起來比較平穩,有腳踏實地的感覺。而這個封邊的寬度和距離底邊的長度則都是取巧的直接使用了LOGO的高度。
我把它們放到了一起放大做對比給大家看一下。
這樣一來,頁面中間剩的區域是相對來說比較均勻稱的。在這個前提下再給它加上基本的文字內容。這里我們用一個小小的色塊做文字的襯托,用反白效果來做項目編碼,同時用作對標題文字的區分。編碼的色塊和LOGO到各自頁邊的間距的數值也是討巧的使用LOGO的高度,這樣可以更好的和諧畫面,讓所有元素在一個網格體系下。而標題文字跟編碼之間的鍵距則是以LOGO高度的1/2為基準,這會在視覺上讓它們之間看起來有一個留白使信息各自分離,但又能有機的結合成一個整體。
最后,上半部分的編碼、基本文字、LOGO在視覺上就形成了一個半開放式的頁眉。這里沒有采用線框式頁眉設計的思路是為了讓畫面看起來是向上延伸的,有個向上感。這個會讓我們的頁面看起來會稍微的顯得大氣一點,而底下的封邊又能讓頁面顯得稍微沉穩一點,整體就會比較符合商業匯報這種場景使用。
到了這一步,整個頁面的雛形已經出現了,但是還是比較空,比較無趣的。因此,我們還需要對頁面增加一點裝飾。這個裝飾,我們可以選擇使用LOGO的圖形來變造完成。這里我們把LOGO里的這個圖形單獨拿出來,同時使用和整體風格比較一致的藍色并做半透明處理,會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有整體感,也更加符合公司的氣質。
那么這個圖形是怎么做呢?對于在企業里面工作的職員來說,應該是可以找到企業里面相關的同事要到這個源文件的。而我這里因為是網上找的案例,因此沒辦法獲得源文件。所以這里我是使用PPT自帶的圖形編輯功能畫的。我們對這個圖形進行解構就會發現,這是兩個相似的形狀疊加出來的圖形。其中單個形狀看起來像是三角形但是其中一個邊是一條弧線。那么我們可以用PPT自帶的布爾運算工具(PPT2010及以上版本才有),通過圓形和三角形來剪出這么一個圖形。這部分的基礎操作就不進行贅述了。得到想要的圖形后,我們把它作為裝飾來使用。
當然這個裝飾也不是亂加的,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做一個對角呼應。比如左上角已經有一個顏色比較深、視覺上比較占重量的標題文字了,所以我們可能會考慮在它的對角——右下角去做一個平衡。因此我把得到的圖案放到了右下角,并保證它的絕大部分面積不超過中線,盡量只占右下角1/4或者更小的位置。至此,我們的基本背景圖就已經搞定了。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去添加頁面里的標題。內容標題的間距,我們還是要用同樣的辦法先從編碼向下延伸一個LOGO高度,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在稍微的往下挪1到2個毫米,并以此為文字頂部的基準線。為什么要挪這么一點距離呢?這么做是為了在空間上隔開我們的頁眉區域和內容標題。
去掉這些參考線以后,我們在視覺上就能直觀的把兩個部分的內容分開。這樣一來頁眉是頁眉,內容標題是內容標題,可以很好的起到突出標題的作用。
接下來就是添加頁面內容。這里我們還是要對區域進行一個劃分。我們以整個畫面的中線為基準,上半部分放上了主要的文字,下半部分放上圖片作為裝飾和內容補充。使用空間間隔,給這兩部分做一個視覺上的劃分。因為人眼平視這些內容的時候是在這條中線范圍的上下波動,而且大多時候會更注意上半部分,所以我們對內容作了這么一個安排。
到此為止,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最基本的信息擺放和搭建,但是還沒有做裝飾。這里,我們給每塊內容都加上一個邊框,把它們裝起來的同時也起到一個裝飾作用,讓畫面看起來不太單調。同時四個線框也可以保證我們的四塊信息各是各的,相互之間不干擾。同時這種方式還可以更好的讓視覺聚焦,能讓人把注意力全都聚集到線框里面,更集中的去看單個相框里面的內容和圖片。
我們把這樣處理好的內容放到版心上,確保它們到標題的距離和到封邊的距離是相等的。同時防止畫面失衡,我們還要確保它們相互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看到這個圖示,我估計你已經猜到了,這里我們依然是使用了LOGO的高度來作為我們信息之間的間距。這么做還是為了讓整個畫面中的距離感都是在同一個標尺體系下的,看上去就比較舒服,比較和諧統一。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整個畫面完成后里面用了多少的輔助參考。
說幾句題外話,對于一些不是從事設計工作的職場人士來說做PPT可能最痛苦就是做內頁。大家可能通過買模板、買素材來解決,但是依然不太理想。但是實際上工作中你需要去做的PPT是為了更清楚的說明內容、說明信息。當你把信息做了拆分,做了重組以后,加上一些簡單的圖片和線框,就可以完成一份比較合格的PPT。這里的合格是在于你能把事情講清楚,畫面也能比較干凈清爽、清晰的表達你要講述的內容。至于你把畫面做的像海報、像電影,這一類美學上的要求,其實并不是每一個公司、每一個領導或者老板對于員工做工作匯報、工作報告的預期。工作報告的預期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能把PPT做得畫面干凈清楚,內容清晰可觀就可以了。如果在細節上再加一些圖表、圖示、可視化的表現就更好了。這是就是我對做職場型的PPT一些底層邏輯和核心理念。(來源: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