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除了一些“線上”技術有相當硬核的表現以外,這幾年大火的的一些IT技術,也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1、人工智能:診前、診中、診后全階段助力疫情防控。
安防和AI技術在本次新冠肺炎的診前、診中、診后全階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紅外測溫篩查體溫異常者、對話機器人實現高效的智能電話排查、疫情防控提供物流大數據、CT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大數據發布的接觸者追蹤、隔離患者監控等等。
2、智能機器人:落地多種場景,全方位助力防疫攻堅戰。
醫療需求是機器人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此次疫情期間,機器人產品應用到醫療相關的應用,包括消毒、測溫、導醫、運送物品、便民服務等一線應用場景,大幅減少了人與人接觸導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時在工作時長、精確程度等方面具有優勢。
3、工業互聯網:產能、運能高效調配的核心武器。
眾所周知,疫情中物資相比資金更加缺乏,對全國制造業的彈性配置能力和運輸業的高效調度能力提出了要求。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疫情中可以優化生產環節、需求發布環節、供應鏈環節和基建環節,提升資源生產和配置效率。
比如:每個醫院口罩的分發量、醫療物質的調配,乃至火神山醫院的快速建設都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支持。
4、區塊鏈:幫助解決疫情防控中的互信問題。
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適合用于解決跨利益主體之間的互信問題,可以從多個維度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打破政府不同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助力電子政務、減免民眾外出辦事需求,乃至搭建有效的分布式疫情防控系統。
5、云計算:在線服務激增帶來新的IT需求。
遠程醫療、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在線服務項目的激增帶來新的IT需求,據統計,疫情期間“全國上千萬企業、近兩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在線教育、視頻辦公等新業態十分活躍,云計算在中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很顯然這五大IT技術不僅在本次疫情中有著突出的表現,在未來的日子里還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雖然未來的路要怎么發展我們誰都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5項技術必將是將來科技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