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華人學者全職回國,擬加入清華大學
近日,有多方消息證實,頂級 AI 華人學者、UCLA 教授朱松純將全職回國,擬加入清華自動化系,職務為教研系列教授。同時,有網友爆料稱,朱松純教授已抵達中國境內并結束隔離。 (學術大觀察)
點評:
華裔科學家再掀回歸潮!美國圍剿華為的同時,也在密集推進對中國人才的遏制戰略。一種方式是以欺詐不合法兼職,甚至竊取知識產權等理由解聘、抓捕與國內有合作的華裔科學家。一方面是對博士、訪問學者等高層次人才進行簽證限制,甚至直接取消已經發放的簽證。
改革開放40年后,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很多優秀學者已經開始回歸,美國的瘋狂做法反而幫了我們一個忙,讓一批科學家下決心回來!基本可以肯定,伴隨美國不斷妖魔化中國,對華裔的歧視與惡意猜測不可避免,華人科學家將再現回歸潮!歡迎更多的朱松純回國!!
豆神教育宣傳碰瓷好未來 大語文學生人數和現金收款背離
9月14日,好未來-學而思官方公眾號發布標題為《鄙視:無節操的“豆竇dou神”》的文章,指責豆神教育利用學而來思品牌以及相似的LOGO進行惡意營銷。當天下午,豆神教育發文回應稱;退避三舍,我錯了。第二天下午,豆神教育繼續發布了一篇名為《實際行動:整改完畢!》的文章。雙方你來我往之間,火藥味十足。(新浪財經)
點評:
瘋狂山寨學而思,你想過如何面對自己的學生與家長嗎?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山寨”學而思到了夸張的程度,完全超過了我的想象,逼得學而思發文斥責。
這已經不是有辱斯文,而是底線的問題。
其他行業這種現象,大家往往一笑而過,比如體育用品中的喬丹事件,雖然最終還是輸了官司。但教育,不敢說必須講情懷,但我們在教育孩子,至少應該守法吧?像這樣大張旗鼓公開打學而思擦邊球的“山寨”機構,不知道到底想教孩子什么?是否考慮了自己的形象?
教育行業,是講究信度,品牌,口碑的,靠蹭別人品牌,只能下看你。語文是立德樹人的核心抓手,不知道那些在這個機構教語文輔導的老師如何面對自己品牌、自己的學生?當家長與學生問起,為什么要模仿學而思時,你們怎么回答?
北大博士新生平均年齡小于碩士生
14日,北京大學2020級研究生新生報到。北大校本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級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齡25.9歲,其中碩士生26.5歲,博士生24.5歲。博士生平均年齡比碩士生平均年齡要低,一方面因為非全日制碩士新生往往是事業有成后求學的;另一方面本科起點的直博生占博士生比例超過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齡。(中國新聞網)
點評:
北大這個數據,應該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未來博士招生培養,更適合走直博,不再經歷碩士階段,而碩士,更應該面向現實需求,與企業廣泛合作大力開展專碩培養。從專業研究來說,碩士的確尷尬,不上不下,有志于研究的還是博士吧。
安徽2022年起取消地方性少數民族高考加分
近日,安徽省教育廳發布《安徽省關于進一步調整和規范高考加分工作的實施方案》。方案明確,自2022年起,取消“僑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屬”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兩項地方性加分項目。2020、2021年符合條件的高考考生仍具有加分資格,加分分值為5分,僅適用于安徽省省屬高校招生。(中國新聞網)
點評:
非常好的調整!應該繼續壓縮這種身份標簽的加分!這是典型的反向歧視政策。更重要的是,少數民族身份因為地方相關部門管理的混亂,越來越成為作假重災區。但是教育部門無權指責查處相關部門出具的少數民族身份的真偽,取消這項政策就成了唯一選項。
在高考難度越來越低,分數區分度越來越差的背景下,5分是很大的影響了,也有必要調整。其他省市已經有先例,比如北京,如果從小在北京長大的少數民族不再優惠加分,只是同等分數時可以優先錄取。
被罵“底層豬”的外賣員稱已收到致歉:不希望因此把學生毀了
9月15日,安徽馬鞍山。外賣員唐先生被一名安徽工業大學學生發短信辱罵“底層豬”,其稱已收到學校和學生電話道歉。他希望學校能有個回應,向大家表明態度,同時不希望因這件事把學生毀了。(澎湃新聞)
點評:
輕狂的大學生,顯然缺教養,反映的也是家庭的教育問題,父母需要一起檢討!不過,畢竟是年輕人,正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早摔跟頭是好事情。
類似的孩子們,說句難聽話,你需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重。你需要明白,今天你上了大學,不是因為你優秀,是你趕上好時候了。今天的中國,想考不上大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今年高校招生1000萬左右,碩士都招了100萬。今年城鎮新增勞動力85%是大學生,大學生現在只是一個普通勞動者,不要把自己當個人物。大擴招的20年前,只招108萬人,如果早20年,就你目前水平,上大學是沒有可能的,按你的說法,你也只能是一個底層。
教育部多舉措解決留學生就學困難
受疫情影響及各國(地)簽證、航班等政策限制,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學受阻。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采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教育部)
點評:
留學生出不去,或者不想出去了怎么辦?教育部給了出路。分布于19個省市的90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機構擴招,接受出不去或者不想出去的留學生。這些學校包括清華大學等著名高校在內,但大家不必對公平性有擔憂。教育部講得很清楚,這些擴招計劃不發國內文憑,只發外方文憑,不影響高考公平。對于在國內就讀的國外文憑,在這些計劃內的,教育部都給予認證。所以就讀的人也不必擔心。
教育部: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微言教育17日發布教育部關于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的公告:自2020年11月1日起,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自2020年10月1日起,駐外使領館不再受理開具申請。2020年9月30日前已提交申請的,駐外使領館根據留學人員意愿提供相應服務。已經受理、使領館開具時間晚于2020年11月1日的,《留學回國人員證明》仍然有效。(中國新聞網)
點評:
早就應該取消的一個證明!省去了很多麻煩,教育部做了一件好事情。但現在才取消是有原因的,大家稱贊的同時,也不必把自己當先知,覺得相關部門像笨蛋干嘛不早點取消。
這個證明曾經很重要,有兩個價值,一個是用人單位需要,一個是學歷認證需要。用人單位需要國家相關部門背書,證明你是回國學者或者留學生,所以要這個證明。雖然你有出入境記錄,有學校的錄取通知等,但大家怕做假,就找國家部門背書。
還有就是學歷認證,在非完全在線的時代下,在國外大學與相關部門還沒有開放其學籍等系統的背景下,我們只能用線下的各種證據鏈,包括這張證明。在那個時代,這張證明經常被發現偽造。兩年前,我們的學歷認證基本完成了在線認證方式,與主要國家與學校的相關系統已經對接,從學歷認證角度講,這個證明基本失去了意義。從用人單位角度講,出國交流越來越多,也不再具有太多含金量,需求也不大了。
今天取消這個證明,是社會進步,尤其是管理與信息技術的進步,但也不必因此批評過去這張紙沒價值。
赴英留學生上學有望了!23家英國大學與海航合作包機
9月17日,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最新通告,為搭建中國留學生赴英復學通道,積極響應英國23所高校聯合包機需求,計劃從9月21日起執行重慶直飛曼徹斯特包機航班。據悉,在中國駐英使領館、重慶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中英兩國主管部門審批,23所學校覆蓋了英格蘭西南部以及英格蘭北部地區的高等院校.其中有曼徹斯特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博爾頓大學、曼徹斯特城市大學、北方皇家音樂學院、利茲大學、紐卡斯爾大學、蘭卡斯特大學、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杜倫大學、利物浦大學、班戈大學、巴斯斯巴大學、卡迪夫大學、埃克塞特大學、普利茅斯大學、南威爾士大學、斯旺西大學、約克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布里斯托爾西英格蘭大學、索爾福德大學、巴斯大學。(21世紀經濟報道)
點評:
英國高校終于派出包機了!海航! 相信其他航空公司與高校組織的包機也會很快啟動。教育是英國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和美國不同,英國熱烈歡迎留學生回去。畢竟留學不僅僅是知識學習,更重要的是見世面,文化交流。雖然受疫情影響,受美國影響,但基本不存在學生學業被迫中斷的問題,所有人也可以選擇網課,只是你愿不愿意的問題。
初三學生被母親扇耳光后跳樓身亡
9月17日,武漢市江夏區一中初中部九年級一學生因被母親扇耳光跳樓,送醫后宣告不治,令人惋惜。 當天下午,該校九年級學生張某銳(男,14歲)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張某銳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張某銳趁人不備跳樓。 當晚9時,傷勢嚴重的張某銳被宣告不治。當地教育、司法等部門介入處置善后。(紅星新聞)
點評:
任性,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孩子以死懲罰父母!這讓我想起了兩年前,上海一位高中生因和同學發生糾紛,被母親批評斥責,竟然直接從行駛中的車上下來跳橋當場身亡。
我相信很多人會站在道德高地,批評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注意方式方法,我也相信很多人批評學校請家長的方式不妥,說的都有道理。不過,我想反問的是,孩子初三了,上課打撲克,這是什么孩子?如此膽大妄為,母親扇耳光就跳樓,到底是傷害了他的自尊還是任性妄為地在用死懲罰父母?既然如此有血性,如此在乎尊嚴,怎么就不知道尊重自己,上課打撲克牌?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任性、脆弱,什么原因都可能成為自殺的理由,沒收手機跳樓,老師批評跳樓,家長批評也跳樓,到底是什么原因?絕不是教育方式或者手段簡單粗暴的問題,若這種說法成立,我們這一代人該跳多少人啊!誰沒有被家長老師批評體罰過?
自私,任性,脆弱,是這批走極端的孩子的一致特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值得所有人反省,尤其是家長。
上海大學學生再訴母校要求授予博士學位,院校論文指標引爭議
上海大學博士生柴麗杰因發表論文數量未滿足院系“科研量化指標”,博士畢業后遲遲未拿到學位,在一審勝訴后,對母校提起了新的行政訴訟。南都記者獲悉,該案于9月17日下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未當庭宣判。(南方都市報)
點評:
授予博士學位,誰有發言權?法院?學生?理論上只能是學校。但是,這位同學提出的理由是,學校授予博士學位的要求不合法不合規,即唯論文。同時,學院要求發三篇,屬于加碼提高學校的要求。
其說法是成立的,那么我們就給這個博士學位嗎?授予博士學位的決定權到底是誰?尺子誰說了算?我很難贊同這位同學的說法。入學時這個要求已經存在了,至于各院系要求不同本就很正常,學校王牌學科要求高是正常的,進校分數標準還不同呢,是否也要拉齊?學校要求科研指標,其中核心是論文指標,我覺得原則上并沒有錯。你是博士了,起碼需要一點科研水平吧?
我們可以討論學校尺子合理性的問題,但那也是學校未來調整改進的地方,已經無關當年你入校時學校所制定的規則了。這個案子如果學校輸了,估計大家都去打官司了!這時,我們的高校就成笑話了!
男子用假畢業證考上研究生被取消學籍,狀告學校被法院駁回
2018年,鄭某被海南大學農業碩士(全日制)專業錄取。在對其研究生新生入學資格復查時,校方發現鄭某提供的本科自考畢業證系偽造,遂取消了鄭某的研究生學籍。鄭某不服,將海南大學告上法庭。法院審理認為,鄭某存在入學資格材料弄虛作假的事實,于近日駁回了鄭某的訴訟請求。(海南特區報)
點評:
這是一個規則規定問題,不宜亂扯,甚至放大到階層公平等等。假證已經涉嫌違法,更應該追究。很多人同情,只能說理解,但法就是法,規矩就是規矩。如果換成一個背景顯赫的孩子,估計大家會群起攻擊,認為是腐敗了。
學生宿舍內死亡,南京師范大學回應
據南京師范大學微博消息,9月19日,有網友稱“南師大20歲學生宿舍內死亡”。9月20日晚間,南京師范大學發布通報回應稱:目前公安部門仍在進一步調查之中。學校對劉某辰同學的不幸離世,深感悲痛,學校將竭盡全力配合警方和家屬做好后續工作。(光明日報)
點評:
兼聽則明!不要急著下結論,甚至無端懷疑學校掩蓋真相。
仔細看了死者哥哥發布的內容,顯然懷疑弟弟是被害身亡,矛頭直指同宿舍同學,說他們此前就有矛盾。理解這位哥哥與家人的悲痛!看到有傷,很容易產生懷疑。不過家屬的一些說法難以認同,比如懷疑校方的客觀公正性。
看到很多人義憤填膺,不過建議大家也看看校方的回應,先不要急著下結論。據澎湃報道,學校已經安排專人配合警方調查。副校長孫友蓮對家屬的質疑明確表示:即使是正常的學生死亡,學校也會貫徹人文關懷。如果是刑事案件,學校更不可能隱瞞真相。
真相如何,相信警方會給出最終答案的。但無論如何,學校沒有任何道理和可能隱瞞,這一點還是需要強調的。家屬有疑問,包括情緒,都理解,但大家還是需要理性對待、思考,不宜妄下結論!(來源: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