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宏志中學被指扔掉學生外賣一事,近日,微信公眾號“亳州市教育局”發布通報稱:經查,網上反映問題屬實。該校處理學生外賣行為簡單粗暴,實屬不當。教育部門已責成學校領導對該保安進行批評教育,并向學生及家長賠禮道歉,按價賠償學生外賣損失;責成學校作出深刻書面檢查,對其他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學校的所有行為都可以說是教育理念的外露。但很顯然,扔外賣的粗暴做法,并非合適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學生“違規”點了外賣,是不是應該首先了解一下情況?比如,此前有爆料稱,學生點外賣是因為學校食堂有點貴。那么這樣的現象是否客觀存在?這個過程中,校方如果能夠拿出一種“對話”的互動姿態,所展現出的教育效果想必要好得多。退一步講,即便是禁外賣,也不是可以把學生外賣扔進垃圾桶的理由。其次,外賣被一股腦地全扔進垃圾桶,置于時下“反浪費”的社會氛圍之下,無疑更構成了一種負面示范。顯然,僅僅批評保安是遠遠不夠的,對于扔外賣的粗暴做法,一個最大的啟示是:學校、師者就該有學校、師者的樣子,相關舉措和言行都應該“三思而后行”,考慮其會帶來怎樣的教育效果。(來源: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