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主辦,駐馬店市人民政府、黃淮學院承辦的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正式開幕。
本屆論壇以“新征程——面向未來三十年”為主題,探索新時代類型教育的歷史方位與未來方向,探索“十四五”規劃與數智治理體系建設,探索產教融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機制,探索國際應用技術教育合作格局。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表示,郝明金副委員長以辯證思維看待未來三十年教育領域的新機遇新挑戰、注重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推動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觀點,孫堯副部長對教育評價改革的闡述,為今后地方轉型高校發展提供了轉略性指導。魯昕會長以《“十四五”: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大有可為》為題作主旨報告,從“十四五”國家發展新階段、“十四五”兩類人才有基礎、“十四五”普通轉型新使命三方面展開闡述。
今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魯昕會長從“十四五”時期國家新發展階段的戰略任務切入,以習近平總書記9月22日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講話為指導,提出“十四五”時期教育要助力人才培養、助力使命擔當、助力國家戰略、助力對沖風險、助力產業升級、助力科研攻堅、助力成果轉化、助力新的格局、助力人民幸福、助力強國建設。
魯昕會長認為,教育要有前瞻性,要找準新問題,在轉型中邁向新的、更高的階段,聚焦解決卡脖子、飯碗根基等問題,不能在原來的層次上思考高校的轉型,也不能在原來的層次上定位我們的職業教育。她提出,我們應主動求變,在教育生態上的課程體系、知識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等方面都要進行改革,“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定位要放到本科層次上思考”。
“近些年來,教育部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事業,緊緊圍繞老百姓的需求,緊緊圍繞偉大民族復興夢,不斷推動教育改革,而且力度非常大,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濒旉繒L著重提到了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她認為,評價改革解決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導向問題,而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評價體系,是新發展階段深化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舉措,將引導教育開始步上一個新臺階。
魯昕會長講到,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經歷了“十二五”“十三五”時期,有力地推動了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她總結了近年來教育部在加大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采取的專業研究生教育改革、普通高等教育改革、職業教育改革等系列新舉措。
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尤其應用型學校職業教育在校規模是全球最大的。魯昕表示,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理念清晰、制度確立、成果顯著,普通高校轉型已達共識、方向明確、措施有效,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也有了一定基礎?!霸凇奈濉鸩街酰覈穆殬I教育已經有了良好基礎,這是‘十四五’時期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起點?!?
2014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魯昕會長表示,6年來,普通高校轉型的成果非常顯著。她介紹了高校轉型的“1+10”案例,“1”指的是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是我國第一所職業教育領域舉辦的應用型大學,“10”指的是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10所普通高校,如黃淮學院。
面向“十四五”時期,魯昕會長指出,地方轉型院校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發展數字經濟”要求,以現代產業學院為載體、以產教融合為路徑、以國家“卡脖子”技術攻關與制造為重點,深化改革,加大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承擔起服務高質量發展、支撐數字轉型、助力成果轉化、完善教育結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新使命,積極回應國家發展提出的應對新挑戰、創造新優勢、建設新格局、重塑產業鏈、完善供應鏈等要求。(來源: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