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考前這么緊張的關頭,孩子為什么反而不用心學習了?孩子臨考前情緒不好,跟我們頂撞怎么辦?為了減少我個人一對一的應答,一度教育在此特作此文,供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和憂煩的家長們參考。
這是孩子對即將來臨的高考過分關注而引起的緊張焦慮的表現。這個時候父母、老師、同學和社會都在談論高考,眾人的重視以及大談高考如何如何的氛圍,讓孩子有了一種不知所從、找不到北的感覺,所以便緊張焦慮了起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有必要讓孩子明白高考是什么?高考不就是一次平常的測驗嘛!這樣的測驗他在高三生活中已經由無數次了,何懼之有呢?!同時教育和引導孩子抱定勝敗乃兵家常事,你考你的,我考我的,只要自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就是勝利。
其次,也不排除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加班加點地進行文化課程的學習,而忘記了科學用腦,而使大腦出現了“讀寫保護”,致使他越努力越沒有效果,有時候還出現了過去所掌握的東西到練習或考試時怎么也想不起來的情況,這樣就無疑使孩子急上加急,所以自然而然也就緊張焦慮了起來。針對這種情況,除了讓孩子科學用腦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勞逸結合有以下幾種方法:①每天要保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②每天要保證七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③兩項學習活動之間應該安排肢體活動10分鐘;④學習時間比較長(90分鐘以上)時應該安排兩門課程(最好是文理科)間插復習或者兩種方式(閱讀和解題)間插學習。如果按照注意力集中的規律適時交換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這樣就可以使大腦疲勞區域得以休息,休息區域進行工作,這樣既不妨礙大腦疲勞區域的休息,也保證了大腦“食欲”的大增,當然也就提高了學習效率的高速運作。交叉安排有以下兩種方法:①不同學科復習時間的交叉安排,比如語文、數學、外語、生物、物理、化學等課程按照文理交叉的形式安排,不要長時間進行一門課程的復習;②不同學習形式之間交叉安排,比如記憶、解題、閱讀和知識整理等活動交替安排。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外,我以為立竿見影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好好睡一覺,不妨讓孩子先把學習放一下,咬一咬牙下一下狠心,玩它個一兩天,到附近的風景比較好的地方調整一下,不要舍不得現在的一點時間,用現在的一兩天去換取精神飽滿的20天的時間,是值得的!
最后,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在學習生活中過分要求孩子“把一切愛好,一切性格全部埋藏,集中全部精力學習文化課程知識”,孰不知這種“盯、管、壓”的方式方法,讓孩子沒有了大腦調節的余地,造成了孩子學習興趣下降、注意力渙散等問題。這就有必要讓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出去與同伴交流,或看看電視、玩玩游戲、參加體育活動等等,這樣可以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同時必須保證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樣才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保持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