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深刻闡述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勉勵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今后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中,科技發揮了火車頭的作用。一部浩瀚跌宕的人類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科技演進的螺旋式加速史。我們曾經因綿延的文明而著稱世界,雖然曾幾何時的“李約瑟之問”平添了我們些許尷尬,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奮斗,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科技大國的偉岸之姿。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抓住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疑對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突出的意義。“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要求當今中國科技創新活動,要按照有助于進一步改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的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和實踐推進。充分認識總書記強調的科技創新“兩個更加”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助于我們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有助于我們正確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更快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生活品質;有助于我們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好新發展格局;有助于我們更加順利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明確科技創新總方向,精準篩選重點領域,著力攻堅克難。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總書記的論斷定位了當今中國科技發展的總方向,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這就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登高望遠,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最新動態,搶占科技制高點,善做并跑者,勇為領跑人;二是面向經濟主戰場,這就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把科技創新活動瞄向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服從服務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三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這就要求科技創新要符合國家發展的核心利益和戰略性全局性需求,打破國外的高科技封鎖,解決制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卡脖子”的科技難題;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就要求科技創新活動要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科技創新實踐成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科技創新“四個面向”,既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又有明確的需求導向,既涵蓋任務又包括目標,既堅持全面看又體現重點辦,突出了當今我國科技創新活動的集成性靶標,有著深刻的現實意蘊和價值旨趣。
堅持需求導向,抓住問題關鍵。面對當今中國科技創新的關鍵問題與關鍵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擴展總量,盤活存量,提升質量,激發活力,無疑是滿足科技創新“兩個更加”、實現科技創新“四個面向”的核心問題與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從六個方面強調了科技創新的關鍵點位,一是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科技創新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面對重大現實問題的解決進行科研選題,同時還要區分層次,分門別類,將及時推進與提前謀劃布置結合起來。二是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要強化科技隊伍建設,優化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深化高水平實驗體系,進一步聯動高校與科研單位,發揮企業技術主體作用,共謀產學研深度融合。三是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要深刻認識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把握科技創新的源頭,既尊重科學發現的規律大膽探索,又要堅持重大科技問題帶動,在應用研究中抽象理論,在探索中發現規律。四是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實現從基礎學科的建設到交叉學科的培育促進,從本科生培養到本碩博連讀,到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同時面向世界吸引、匯聚一流人才共謀科技創新。五是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要深化體制改革釋放隊伍潛能,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質量,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六是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要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
現代教育是科學技術再生產的重要條件,科學技術對社會生產發展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是通過現代教育實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談到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時,特別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9月22日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時總書記又強調:“人力資源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我國高校要勇挑重擔,釋放高校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潛力,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加快技術攻關。”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使我們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科技進步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和國家對教育寄予厚望。展望未來,推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把握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為科技創新提供強大動力。
在當今全球性競爭中,科技教育工作者應該強化愛國為民的服務意識,厚植深切的家國情懷,快速搶占世界科技教育制高點,掌握先機、補足短板。全社會更要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幸福感和事業成就感。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和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激勵著我們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科技教育的重要使命,充分認識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進一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偉大夢想奠定堅實基礎、提供有力支撐。(來源:中國教育在線)